最新动态
  • 20
    2018-12
    12月18日,新华网以《南通大学上演服饰秀》为题,报道了我校纺织服装学院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届新生非专业服饰秀暨2018迎新晚会,41名学生模特展示了55套风格各异的服装。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中国社会科学网、交汇点、中国江苏网、《南通日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转载报道。(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链接:新华社新媒体:https://elkssldf8bd383cd0a804e59aad242c436b566wzqx.v.ntu.edu.cn:4443/s?id=1620168909638531772wfr=spiderfor=pcfrom=singlemessage新华网:https://f71273bbfa94855eaea89c46fd493040wzqx.v.ntu.edu.cn:4443//fashion/2018-12/19/c_1123872956.htm人民网转载:https://267d438b5047c79ed3d914a927ce6354wzqx.v.ntu.edu.cn:4443/n2/2018/1219/c360307-32428081.htm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99bde7b81aebac07aa733807f3db9732wzqx.v.ntu.edu.cn:4443/gx/tuku/201812/t20181218_4795041.shtml今日头条:https://elkssl7df74de40bf2ea0a05b3473778cfb315wzqx.v.ntu.edu.cn:4443/i6636496634228245006/交汇点:htt
    2018-12-20
  • 17
    2018-12
    12月14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第8版刊登了我校教育科学学院赵卫菊副教授的理论文章《实施学校环境教育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文章指出,学校环境教育是持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并从将环境教育切实融入各科教学、全面推行并完善“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实践性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培养与培训环境教育教师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具体措施。(颜廷宏)相关链接:http://xhrb.jschina.com.cn/mp3/pc/c/201812/14/c571182.html
    2018-12-17
  • 07
    2018-12
    12月7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3版头条位置以《产学研融合引领经济发展风向——南通大学以科研服务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纪实》为题,报道了服务地方发展纪实。文章从“对接国家战略开门做大研究”“校地同频共振升级通大效应”“贴近行业需求紧抓创新点”三个部分介绍了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和行业的水平,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提升人才、学科、研究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链接:《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2/07/content_510243.htm?div=-1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om/news/tt/201812/t20181207_5919569.shtml
    2018-12-07
  • 29
    2018-11
    11月29日,《新华日报》在第9版以《南通大学创新培养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精准育才,建设高水平大学》为题,聚焦我校人才建设。文章从“勇攀高峰,有一种精神在这里传承”“助力产业升级,协同打造创新平台”“文脉不断,人文学科离不开团队建设”三个部分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途中,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统筹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走出一条有通大特色的人才团队建设之路。(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811/29/c564124.html
    2018-11-29
  • 28
    2018-11
    11月2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教科新闻版以《“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与南通和南通大学的情缘》为题,报道了我校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传承发扬先校长张謇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文章讲述了张謇的一生以及其作为教育家、实业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张謇教育理念的感召下,通大人积极传承其“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教育理念,涌现出一批批师德典型、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张联”志愿者群体。新时期,我校秉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成为行业和地方发展不折不扣的创新“引擎”。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11/28/nw.D110000gmrb_20181128_2-08.htm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8/1128/c1053-30429878.html光明网:https://news.gmw.cn/2018-1
    2018-11-28
  • 26
    2018-11
    11月26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高教周刊以《南通大学:深耕新工科人才培养特区》为题,报道了我校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文章从“优化专业结构,学科发展锚定’新工科’”“对接地方需求,人才培养嵌入’产业链’”“跨界整合资源,拔尖引领探索’新模式’”三个方面,报道了我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在新工科领域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改革创新,坚持培养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的学术与应用并重型拔尖人才,努力抓住更多的机遇与发展。(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1/26/content_509500.htm?div=-1
    2018-11-26
  • 23
    2018-11
    11月22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在第4版以《不忘初心把握航向牢记使命破浪前行——崛起中的南通大学改革发展纪实》为题,报道了我校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努力办“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有文化品位的四有大学,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破浪前行。文章从“立根铸魂,夯实党建思政主阵地”“广聚英才,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托起人才培养新高度”“服务引领,搭建社会发展新平台”四个方面,讲述了校党委带领全体通大人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记使命,勇担责任,奋力谱写新时代南通大学事业发展新篇章。(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链接: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2242235/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18-11-23
  • 21
    2018-11
    11月2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科技周刊版以《医学伉俪:在科研第一线比翼齐飞》为题,报道了江苏省特聘教授、我校医学院教师范义辉、毛仁芳夫妇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带着先进的科学理念、方法和技术回国,扎根故土,为祖国医学事业贡献力量的故事。文章分别研究领域、学术思维以及教育理念三个方面讲述了夫妇致力科研的故事。从在研究领域,范义辉主要从事无膜细胞器的形成机制和功能研究,毛仁芳主要从事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研究;在学术上,毛仁芳注重细节、擅长发散性思维,范义辉通观大局、想法富于逻辑性;在教育理念上,毛仁芳注重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范义辉注重释放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中国江苏网进行了转载报道。(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1811/21/c560324.html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zt2018/docs/201811/t20181121_2056746.shtml
    2018-11-21
  • 21
    2018-11
    11月20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在第8版以《“智”时代里织新装》为题,报道了我校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洪流中,纺织行业面临着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等难题,我校纺织团队通过派遣年轻博士在企业进行挂职,极吸收各学院的学者参与课题研究,联合兄弟院校、国内著名科研机构、一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等举措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科学网、《南通日报》、南通发布进行了相关转载报道。(校报学生记者赵雅英)相关链接:《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31348中国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1/341068.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南通日报》:http://epaper.ntrb.com.cn/new/ntrb/html/2018-11/17/content_136630.htm南通发布:http://www.ntfabu.c
    2018-11-21
  • 16
    2018-11
    11月16日出版的《科技日报》在第五版报道我校顾晓松院士课题组科研成果。课题组通过对蝴蝶翅膀研究,发现其微纳米结构调控细胞生长行为,将为新型医用仿生材料的设计带来灵感和启示。该成果近日刊发在纳米研究领域国际著名杂志《ACSNano》上。人民网、新浪网等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1/15/content_408124.htm?div=-1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n1/2018/1115/c1010-30402058.html新浪网:https://news.sina.com.cn/o/2018-11-15/doc-ihnvukff0633617.shtml
    2018-11-16
  • 09
    2018-11
    11月8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在第15版(经济周刊)头条位置刊发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成长春教授和地理科学学院叶磊博士的研究成果《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但是,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调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今后应深化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认识;协同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构建长三角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统筹城乡发展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以此,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党中央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
    2018-11-09
  • 19
    2018-10
    10月19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在7版以《南通大学学生传递廉能量》为题,报道了我校大学生,注册成立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用自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街道社区廉政教育建设献计献策。江海廉友文化活动中心以传播廉文化传递廉能量,为营造廉洁廉政的优良社会风气贡献力量作为建设初衷。该单位的产品主要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政企校活动、文创产品的开发三大产品。(校报学生记者冯硕)
    2018-10-19
  • 19
    2018-10
    10月18日,新华网以《南通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为题,报道了我校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在南京揭牌。副校长蒋乃华、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与顾晓松院士共同签署《共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将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走出一条“集现代理论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与精品培育,技术辐射与国际引领”为一体的发展路径。中国科技网、《新华日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转载报道。(校报记者)相关链接: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2018-10/18/c_1123577555.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中国科技网:http://www.stdaily.com/app/jiangsu/2018-10/17/content_721315.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新华日报》:http://xhrb.jschina.
    2018-10-19
  • 16
    2018-10
    10月16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在科创版以《赵祥强:盐碱地种出别样稻田画》为题,报道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祥强历时半年精心培育出以“红星照耀中国”和“功夫熊猫”为主题的两幅盐碱地稻田画。文章从稻田景观助力地方旅游业、培育海水稻让荒滩变粮仓两部分介绍了赵祥强近年来开展的水稻研究。赵祥强表示,水稻不仅仅是一碗米饭,稻田也是新兴的旅游休闲景观,因此他希望通过拓宽农作物的衍生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同时,从事盐碱地水稻种植研究已有十年的他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黎志康牵头的为亚洲、非洲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课题项目,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解决世界饥饿难题。科学网进行了转载报道。(校报学生记者冯硕)相关连接:《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31120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0/339911.shtm
    2018-10-16
  • 11
    2018-10
    10月1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教育实践专版刊登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应中的署名文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才培养各方面,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创新解构,外化为大学生的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文章具体从融入第一课堂教育,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融入全面发展教育,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六个方面深入讲解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内容。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搜狐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转载报道。(校报学生记者赵雅英)相关链接:《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10/11/nw.D110000gmrb_20181011_1-1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8-10/11/content
    2018-10-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