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9
    2024-05
    5月27日下午,医学院举办“十年通大情,医路共成长”故事分享会。医学院本硕博四位同学在分享会上讲述了他们与通大的故事。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玉鼓励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做好科研,为母校增光添彩。2023级博士研究生蔡昊勉励学弟学妹要尽快确立目标、尽早接触科研,拒绝躺平主义,要刻苦钻研、勤学苦思,展现通大学子的自我价值和拼搏风采。2023届博士毕业生成曦现在就职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她讲述了自己在通大13年的求学经历,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专注当下,终将光芒万丈。2019级本科生傅磅礴今年统考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录取,他勉励同学们要科学管理时间,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信念。活动现场阵阵掌声雷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要向优秀的榜样们学习。本次活动是学院喜迎建校112周年、加强学风建设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增强青年学子们知校爱校荣校意识,推进我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全方位培育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学院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医学院各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代表参
    2024-05-29
  • 28
    2024-05
    5月28日下午,我校举办纪念建校112周年系列活动之“我的母校,我的青春”校友故事分享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莫晨宇,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出席分享会。会上,临床医学92级校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雳介绍了他与南通和南通大学的情缘,分享了求学经历、校园生活和师生同学情,以及如何从启秀路出发,一点点成长为心血管领域技术带头人和医学创新探索者的历程。他用“理想”“执着”“机遇”“执行力”几个词寄语通大学子,希望大家以梦为马、心怀家国,将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国家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负青春、矢志奋斗。服装工程93级校友、南通三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克华分享了他通过学习“跳出龙门”、阴差阳错进入服装工程专业学习,以及工作后如何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岗位中成就自我的故事。他表示,母校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了一届届学子,让大家收获知识和学问,懂得思考和探索,学会感恩和奉献,希望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不负韶华,早日报效社会,为母校争光。英语教育96级校友、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胡小进在分享中回顾了他在通大学习的美好时光、将个体生命
    2024-05-28
  • 28
    2024-05
    5月27日,日本静冈理工科大学机械学院朱宁教授一行访问我校。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会见了来宾。会谈中,王卫东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研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王卫东指出,南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朱宁教授的访问恰逢南通大学建校112周年,为两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他希望两校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双方师生互访活动更加活跃,合作更有成效。朱宁介绍了静冈理工科大学的科研工作、国际交流以及研究生专业招生、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并就研究生层面的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交流项目以及加强相关专业教师间的学术联系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双方还就加强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教育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静冈理工科大学位于日本静冈县,成立于1961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47位,位列全球前4%,在日本排名第38位。静冈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以工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我校与静冈理工科大学自2016
    2024-05-28
  • 28
    2024-05
    5月27日下午,苏交控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宪彬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调研交流会。施佺代表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海洋新能源装备是南通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我校与南通市“名城名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围绕新能源与海洋工程装备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他希望双方以通大为基地,依托企业实际需求,组建合作科研队伍,专注海洋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推动南通及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苏宪彬介绍了苏交控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策略以及产业需求,他希望双方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南通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实现双方合作共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海洋新能源装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双方就进一步合作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高锐锋)
    2024-05-28
  • 28
    2024-05
    5月27日,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主持会议。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卫军出席会议。华亮感谢海安市各级领导长期以来对南通大学各项事业给予的关心与支持,充分肯定了研究院前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他表示,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是我校建立的第一家异地研究院,肩负着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和促进纺织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要加强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优化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优质项目在研究院孵化转化,学校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夏卫军指出,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作为海安市级层面建设的研究院,要准确定位、细化目标,深化合作成果,加快建设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薪酬制度,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国内外高端纺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他希望研究院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加强在学校的宣传,吸引优秀学子和高端研发人员加盟;另一方面加强在地方的宣传,加强与海安纺织企业和科技、发改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与联系,为海安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表示,海安市政府将会在资源要素投入和相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会议一致同意高端纺织研
    2024-05-28
  • 28
    2024-05
    5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研讨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与反思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三百余名师生参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传承与人文素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莫晨宇,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艺术学研究》编辑部主编孙晓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莫晨宇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治理和后人类社会的议题研究变得愈发重要,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为这些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她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在全面认识新兴技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和管理新兴技术等重大问题上形成新认识、取得新突破。李恒威指出,人工智能的崛起给各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希望大家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危机,同时希望通过与南通大学合作,围绕“艺术+科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入,共同推动艺科融合发展。孙晓霞表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文科”的大背景下,探索艺术与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融
    2024-05-28
  • 27
    2024-05
    5月26日下午,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于惠钧、纪委书记张克勤一行10人来校调研。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亮对于惠钧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于惠钧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从办学历史、基本办学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湖南工业大学的情况。他希望两校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加强交流,拓宽合作领域,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会上,双方就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校友和教育基金会等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教务处、人力资源部、学生工作处、社会资源处、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杨晔珺/文 武汇/摄)
    2024-05-27
  • 27
    2024-05
    5月24日,江苏省高校校报2023年度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十四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奖作品中,《“院士廊”下的小蘑菇》(作者:陈亮)获文学类一等奖;《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雷锋?》(作者:江应中)、《张謇:有情怀有担当的“状元实业家”》(作者:徐红波)获言论类一等奖。《名城育名校 名校润名城》(作者:范苏)获消息类二等奖;《“云”知共振兴 “青”行述山河》(作者:余小乔)获通讯类二等奖;《南通大学第十七届运动会》(作者:陈石森)获新闻摄影类二等奖;《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品一品书香》(作者:吕峰)、《可爱的她》(作者:吴慧鋆)获文学类二等奖。《关爱点亮儿童未来》(作者:陈虹)获通讯类三等奖;《475期第七版》(作者:余小乔)、《475期第二版》(作者:刘佳昕)获版面类三等奖;《笑靥如花的日子,通大教育者共谈家庭教育》(作者:吉明明、顾潍文、张露莹、陈石森、张朱茜、赵婕、姜珊、刘子欢)、《“一面”之缘里的浓浓“苏青”情》(作者:陶锋、顾潍文、张露莹、陈石森、刘函睿)、《喜迎党代会 开启新征程 | 听!他们的声音》(作者:吉明明、顾潍文、张露莹、陈石森
    2024-05-27
  • 27
    2024-05
    5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曾晓洋教授应邀来我校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开展交流座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主持座谈会。施佺代表学校对曾晓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双方交流推动校际合作,促进我校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更紧密结合,做到科研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他同时对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两点希望:一是有顶层设计,创新性地开展科研工作;二是深入思考各自研究方向,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总支书记卢兵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曾晓洋对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前期开展的工作表示肯定,就双方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展开讨论。当天,曾晓洋还为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从系统到芯片的集成电路创新路径》的学术报告。他从关于信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应用驱动应该是未来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集成电路创新链中的科技问题在哪里、探索不单纯依赖尺寸微缩的芯片研发新路径四个方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开展集成电路系统科研的路径与方法,同时介绍了团队科研项目——领域专用的感算存一体智能传感芯片。
    2024-05-27
  • 27
    2024-0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新举措,5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 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主题,开展座谈研讨。座谈会上,院长吴延溢介绍了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基本情况,并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思政课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共建共享;二是学院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特色品牌,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成效显著;三是完善思政课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提升教师待遇水平,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副院长张卫海介绍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情况。学院各教研室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就其在一线教学育人的实践作交流分享,并围绕“如何当好一名思政课老师”展开热烈讨论。活动特别邀请学院2007级校友、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副处长冯帅作现场交流指导。他结合具体事例和实际,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要求,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他表示,要充分运用党的
    2024-05-27
  • 27
    2024-05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貌,5月26日,校图书馆联合南通市图书馆开展“沿着运河读中国——水韵江苏▪文化走读”南通专场活动。本次活动是我校第十九届文化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主题是“读《张謇全集》 品张謇文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外国语学院学生及南通市民读者参加活动,跟随南通著名文化学者黄正平的步伐,边走边聆听他解读《张謇全集》。在张謇纪念馆,黄正平引导大家先后参观了张謇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展区。透过300多件珍贵文物、1000多幅图片史料,大家详细了解了张謇先生光辉的一生,深深为张謇先生勤政为民、求实敬业、任劳耐苦的优良品性所感动。沿着大运河畔,黄正平带领大家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大生纱厂,让他们从钟楼、公事厅、专家楼、清花间厂房等中西合璧式建筑中,倾听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和民族工业发展史。“我之前并不知道张謇先生对近代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他对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的贡献着实令人惊叹。”“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张謇,了解了中国文化,我觉得非常幸运。”留学生们在参观中连连发出惊叹,表示在了解张謇文化看到了中国文化
    2024-05-27
  • 27
    2024-05
    5月25日上午,我校首届“行走的格桑花”探索营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纺织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刘其霞、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曹勇以及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会南通工作站负责人张新宇分别代表纺织服装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会南通站签约共建“行走的格桑花”南通大学探索营项目,就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教育公益事业发展等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刘其霞对来校参加活动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探索营活动的启动既是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的积极响应,也意味着我校与青海地区中学师生的情谊翻开了新篇章,将进一步深化青海地区中学师生与南通大学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东西部教育协作,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术、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发展。张新宇向我校给予“行走的格桑花”项目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行走的格桑花”项目作为基金会公益项目“一格学堂”板块之一,至今已连续开展八年,这次南通大学探索营活动的启动,进一步拓展了项目载体,丰富了活动内涵,必将更好地提升青海农牧区学生素质
    2024-05-27
  • 27
    2024-05
    为切实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素养,5月26日,机械工程学院举办首届“纸船漂漂,承载梦想”纸船承重大赛。本次大赛共有16支队伍68人参赛。比赛中,参赛选手巧妙运用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知识,以简单的A4纸和胶水为材料,精心设计并制作纸船。设计的纸船不仅要在外观上体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的特色,还要在承重能力上展现卓越的性能,充分展示丰富的理论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纸船外观形状、承重能力、完好程度、制作时长以及蕴含寓意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最终评出特等奖队伍1支,一等奖队伍2支,二等奖队伍3支,三等奖队伍6支。此次纸船承重大赛是机械工程学院“一院一品”专业品牌建设活动之一。活动创造性地融专业特色、生涯规划于一体,把专业融入游戏,寓教于乐,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更将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知识融入其中,让参赛者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理论更有深度、实践更有温度。 (王睿之)
    2024-05-27
  • 27
    2024-05
    5月25日下午,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临床前事业部IACUC主席杨伟敏一行来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围绕实验动物饲养使用过程中的看护、监督、管理问题开展业务交流。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朱顺星简要介绍了中心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中心在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开展服务地方工作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杨伟敏在聆听中心情况介绍并实地参观了啬园校区新设施后,对我校实验动物中心给予高度评价。他同时介绍了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期待与我校开展相关领域的校企合作,推动经验共享、事业共赢。杨伟敏还为实验动物中心全体教职工作题为《医药研发外包机构的IACUC》的专题报告,双方围绕屏障设施人员管理、实验室及生物安全、实验动物福利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施佳维)
    2024-05-27
  • 26
    2024-05
    5月25日,由校工会、体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职工羽毛球协会协办的第九届教职工羽毛球团体比赛在体育教学训练馆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团体颁奖。本次比赛采用分组循环和淘汰赛加附加赛两个阶段,采用三场制混合团体赛方式进行。比赛得到各分工会积极响应,来自全校26个分工会的28支队伍200余名教职工参加比赛。赛场上,小小的羽毛球在场地两侧回旋飞舞,点杀、封网、劈吊、扑救等精彩场面频频出现,高远球、吊球、扣杀等各路球技精彩连连,赢得场外观众阵阵掌声。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机关分工会一队获得一等奖,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工会、后勤分工会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分工会获得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分工会、教育科学学院分工会、化学化工学院分工会和机关分工会二队获得三等奖。我校教职工羽毛球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旨在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教职工将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体育竞技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强健的体魄助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学校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2024-05-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