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05
    2024-06
    6月2日,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2022-2023年度最美后勤人(团队)”表彰大会暨后勤职工文艺汇演在苏州大学举行,我校公寓服务中心生活辅导员司琳、饮食服务中心米饭生产线班组长赵程、交通服务中心驾驶员关明全荣获“最美后勤人”称号,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疗服务中心荣获“最美后勤团队”称号。司琳同志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宗旨,从生活辅导到学生身心健康,从日常管理到疫情防控,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心用情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高校后勤人的大爱奉献。赵程同志2013年到学校食堂工作,负责的米饭生产线为4万余师生稳定地提供米饭供应,从未出现任何纰漏,诠释了劳动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关明全同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却在驾驶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行车万里,安全第一”的宗旨。公共卫生管理科和医疗服务中心团队作为校园健康的守护者、师生眼中的娘子军团,在保障服务中坚守尽责、甘于奉献,聚力而行、向阳而生,只为守护校园师生健康,彰显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2022-2023年度最美后勤人(
    2024-06-05
  • 04
    2024-06
    6月1日,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参加其中的C++组、Python组、嵌入式组、单片机组和EDA组比赛,经过角逐最终获得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11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一项全国高校大学生IT学科竞赛,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同时入选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大赛以“立足行业,突出实践,广泛参与,促进就业”为宗旨,围绕当前社会发展急需的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开展IT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国内权威性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IT类专业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900余所高校的25万名选手参赛,其中2万余名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陈翔 王坤赤)
    2024-06-04
  • 04
    2024-06
    6月1日—2日,第九届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英文)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举行。我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组成的代表队(指导老师:马颂华、黄慧伟)荣获本科组团体二等奖。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启动于2015年,由中国生理学知识竞赛组委会、江苏省生理科学学会、徐州医科大学主办,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生理学知识大赛。本次竞赛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采用全英文方式进行,旨在考察医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医学专业英文表达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来自复旦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江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全国20余所高校代表队参加本科组竞赛,共决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0个。我校参赛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备赛、相互促进,比赛中齐心协力、沉着应战,无论在生理学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彰显了我校学子风采和育人成效。竞赛期间还举办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我校医学院生理学系副主任马颂华结合“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生理学教学策略的思考与重构”话题进行教学分享。(黄慧伟)
    2024-06-04
  • 04
    2024-06
    近日,“新大陆杯”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江苏海洋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子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陈翔老师获优秀教师指导奖,彭志娟老师获优秀管理员奖,南通大学获优秀组织奖。其中,《Easyuse易用——一站式迎新系统》等5组获奖作品被推荐参加国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发起主办,是我国最早面向高校本科生的赛事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本次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共收到省内74所本科类院校作品1562件、1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作品96件。经评审专家和相关企业评委初评,共有539件作品进入决赛,最终经现场答辩评出特等奖作品52件、一等奖作品82件、二等奖作品108件、三等奖作品218件、优胜奖作品79件,其中获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292件作品被推荐参加国赛。(彭志娟 陈翔 唐增阳)
    2024-06-04
  • 04
    2024-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进高校工作走深走实,6月3日下午,我校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玉鹏博士应邀作专题讲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第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编教材、第一部科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理论的教材、第一部全面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教材、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材。王玉鹏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进行教材分析,梳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图文并茂、旁征博引解读“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一统”“多元一体”等核心概念;呼吁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意蕴,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导各族学生从理论和政治上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024-06-04
  • 04
    2024-06
    6月3日下午,农工党南通大学基层委员会召开“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研讨会。农工党校基层委员会与会代表围绕“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国情社情调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展开讨论,明确表示将围绕“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统战力量。各支部主委表示将带领支部党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体现农工党员在教育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助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会上,农工党校基层委员会代表还对社情民意信息、社会服务等工作进行了讨论。(顾建兰)
    2024-06-04
  • 03
    2024-06
    5月31日上午,我校召开学生工作例会,部署近期学生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明明就做好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守住底线,稳固根基。全体学工人员要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提升职业素养,对标对表,以严的基调、实的作风,抓实抓细各项学生工作。二是做强特色,打造品牌。工作中要立足实际、厚植特色,创建一批融合专业基因、契合师生特点、服务社会发展的学生工作品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学生工作的担当。 三是凝练宣传,扩大影响。要注重总结凝练,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宣传学生工作的特色亮点,进一步提升育人辐射力和学校美誉度。 机关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考核办常务副主任顾璟,发展规划处处长朱广华分别就《2024年度省属高校党的建设成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4年度省属高校(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解读,推动与会同志进一步明确学工使命和奋斗目标。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雪松主持会议,就教育管理、学风建设、文明离校、心理健康教育、考研深造
    2024-06-03
  • 03
    2024-06
    6月2日,南通大学校友会天津分会举行换届会议。天津分会第一届会长,航海医学1985级校友,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医院主任医师、教学主任谢福军继任第二届会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莫晨宇出席会议并为天津分会新一届会长、副会长颁发聘书。莫晨宇代表学校对天津分会圆满换届表示祝贺,向与会校友介绍了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她回顾了近年来海内外校友在校园建设、学科发展、奖助学金设立等方面对母校教育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指出与会广大校友扎根天津,在各行各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母校增添了无限荣光,同时依托天津分会在就医、就业、就学等各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莫晨宇强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三校合并的深厚积淀,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学校正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环境改造等工程,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支持母校建设发展,在三校合并组建20周年之际齐聚母校共襄盛举、共谋发展。谢福军作工作报告并作为继任会长发言。他从密切校友联络、规范日常管理、加强校友沟通、积极服务社会、参与母校活动、拓展与兄弟分会交流等方面对天津分会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表示将通过开展学术研讨、文化交流、职业发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校友
    2024-06-03
  • 03
    2024-06
    6月1日—2日,2024首届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之道。体育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王嘉希(指导老师:於世海)代表我校参赛并斩获二等奖,南通大学获团体三等奖。本次比赛分为术科组与理论组,术科组128人,理论组94人。王嘉希老师在微课与说课环节,紧密结合排球体育课程特点,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设计,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展现了我校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举措和成果,最终荣获大赛术科组个人二等奖。本次大赛由全国高校红色体育联盟、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提升体育教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参赛教师们通过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马爱民)
    2024-06-03
  • 03
    2024-06
    5月30日下午,我校举办2024年“领航行动”第四期辅导员沙龙,本期主题为“交流赋能促成长 学思悟行共提升”。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雪松、副部长易静出席沙龙。在经验分享环节,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袁樱以《拾光采撷 共叙成长——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赛后总结》为题,分享了自身参赛感悟,表示大赛促进了自身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行,提升素质能力没有捷径,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当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艺术学院(建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诚以《21年,我工作中别样的6分钟》为题,回顾了参与辅导员年度人物风采展评的心路历程,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电科214学生马迅言以《心向榜样,梦绘远方》为题,全面复盘在参与大学生年度人物风采展评中的体会,表示今后将不断提升思想认知、拓展眼界,向榜样看齐,在造“芯”掷梦的道路上突破自我,为校争光。在感悟交流环节,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馥强以《见贤思齐,对标对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辅导员年度人物大赛观后感想交流》为题,围绕评选形式、
    2024-06-03
  • 02
    2024-0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5月30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率队赴如皋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张根对我校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公司概况、发展规划、人才需求等情况,希望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华亮介绍了我校建校120周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希望梦百合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能与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尤其是在新材料家居用品研发应用方面,能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加强科研合作,实现“名城名校”互动共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钱涛介绍了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与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双方就如何加强深度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以“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共同探索和实施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会后,我校一行对企业生产与销售一线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与在企业就职的我校毕业生进行了交谈。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和相关系室负责
    2024-06-02
  • 02
    2024-06
    5月31日晚,我校举办第十四届“十佳歌手”决赛暨2024年毕业歌会。经过三轮激烈角逐,艺术学院的王梓良、夏杰,生命科学学院张汶灿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本次比赛历时近一个月,经过海选、复赛层层选拔,最终10名同学从百余位选手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决赛现场,选手们用热情饱满的情感、激昂振奋的旋律、婉转悠扬的歌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唱响了属于通大的青春强音。《真爱乐章》《那些年》《爱的回归线》《没离开过》《再见》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选手们的精彩演绎下不断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活动还特别邀请了2024年“星光大道”选手、2017级校友沈小雨,崇川区文化馆声乐指导老师陈崔越和金色飞贼乐队为现场带来暖场表演。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为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大学子们用歌声唱响毕业季,献礼112周年校庆,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学生工作部、保卫处、宣传部、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800余人参加活动。(孙晔璇/文 刘函睿/摄)
    2024-06-02
  • 02
    2024-06
    6月1日上午,我校举办“缤纷地球村、精彩小工匠”南通大学教职工子女欢度“六一”体验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工训中心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快乐地体验着“陶艺制作、3D打印、激光内雕”等创新实践活动。在陶艺活动区,小朋友们忙碌着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为主题的泥条盘筑及丰富多彩、个性独特的造型塑造;在3D打印活动区,小朋友们专心致志地体验着3D打印作品的基础编程,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作品能够成功打印,满脸洋溢着童真与喜悦;在激光内雕活动区,小朋友们更是对神奇的水晶玻璃“图形、文字”激光内雕充满着好奇。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本次体验活动由校工会、工程训练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举办,为我校教职工子女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通过动手实践,既培养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激发了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望,让教职工们体验了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轻松而充实的六一儿童节。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红梅主持活动。工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部门教职工(包括外籍教师)及子女120余人参加活动。(陈玲/文 张珂玮/摄)
    2024-06-02
  • 02
    2024-06
    6月1日下午,护理与康复学院举办新医科背景下护理与康复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小鹰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史亚琴对姜小鹰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学院分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汲取专家宝贵建议,聚焦内涵建设和办学特色,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力引培高层次人才,倾力打造高水平平台,加快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牢牢夯实学院发展基石。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张凤介绍了学院概况、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情况,汇报了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姜小鹰在听取了汇报后,对护理与康复学科的发展给予了战略性建议,她指出,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群和交叉学科的有力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和成果转化,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去开展有效科研,以护理与康复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成效引领学院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互动环节,姜小鹰就人才引进、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高水平成果培育、人才培养等教师热切关心的话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交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发展顾问徐旭娟教授、各教研室(中心)主任、行政管理人员参加研讨会。(范红)
    2024-06-02
  • 01
    2024-06
    5月29日下午,医学院举办第一期江海医学论坛,中国科学院惠利健教授应邀作题为“Cell Identity Conversion: Liver Regeneration and Cell Therapy”的学术报告。惠利健介绍了基于转分化肝细胞(hiHep)开发的临床级生物人工肝(BAL)装置,这种装置已在7例大肝切患者中成功应用,有效避免了“小肝综合征”。他详细解释了肝细胞再生的来源,特别是胆管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分化,染色体重塑蛋白Arid1a在维持细胞重编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以及单细胞转录分析和谱系特异性缺失工具在肝再生中的应用。他还展示了通过类器官模型验证的人类肝细胞(HHs)体外扩增方法,探讨了微囊化人肝细胞类器官(eLO)在治疗肝衰竭中的潜在应用。报告会上,惠利健与现场师生开展了积极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参与到肝脏再生和细胞属性的科学研究之中。讲座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肝细胞转分化和去分化的理解,也激发了研究生们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热情。医学院江海医学论坛聚焦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内容,致力于为校内外师
    2024-06-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