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4
    2021-06
    6月22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以《经费差距拉大,地方高校如何“追击”》为题,就高校间经费差距问题专访我校校长施卫东。施卫东从“政策、资源要跟上”“三条路径实现分层分类发展”“教育家办学是应有之义”三方面分析了高校间经费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他表示,地方高校的办学活动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的全面履行,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真正懂得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地方高校办学规律。(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中国科学报》:http://wap.sciencenet.cn/mobile.php?type=detailcat=Fid=460018mobile=1中国科学报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5MzIzMg==mid=2654280688idx=4sn=32dfa8cdf46f67799851013030d17345chksm=84b5f50fb3c27c190e2a07fbddc2d81beec6c029af6295a25a4b3e444fe48f6a06641f42cf4fmpshare=1s
    2021-06-24
  • 21
    2021-06
    6月17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关注我校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揭牌。据报道,近日,我校与南通市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南通大学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南通大学理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揭牌。据了解,2020年,我校理学院与南通市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南通再就业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了数字化人才服务云平台,具有业务管理系统化、内部流程数字化、业务数据智能化等特点。(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754162/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1-06-21
  • 17
    2021-06
    6月16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刊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我校校长施卫东题为《优化学科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分层分类、多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特色发展、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结构,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教育基底和人才支撑。(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106/16/content_8107.html
    2021-06-17
  • 04
    2021-06
    5月27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以《奋楫扬帆逐浪高》为题,报道我校高质量发展成效。文章从“立德树人 培育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以人为本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深耕科研 提升高质量社会服务成效”三方面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效。近年来,我校在各类办学指标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迈向高水平大学建设征程上,我校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723400/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1-06-04
  • 03
    2021-06
    5月2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南通大学研制全新纳米材料提高肿瘤化疗成效》为题,报道我校师生最新科研成果。据报道,针对改善顺铂药物的水溶性、减少剂量的使用以及提高其在肿瘤细胞内的富集等问题,我校本科生张越、时令等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配位驱动自组装”技术,首次构筑了一种含有卟啉结构的顺铂金属大环,并将其和两亲性聚肽协同组装,形成稳定的纳米材料。该纳米材料可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是肿瘤化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5/26/node_15.html#content_926789
    2021-06-03
  • 02
    2021-06
    5月26日,江苏电视台以《“百年党史青春说”走进南通大学 培根铸魂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题,报道青年学党史大型全媒体系列活动“百年党史青春说”在我校开讲。本次活动以“紧跟党走、奋斗有为”为主题,通过“红歌快闪唱党史”“珍贵影像看党史”“知识问答学党史”“时代新人说党史”“交流互动议党史”等形式进行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展示。据悉,“百年党史青春说”全媒体系列活动已分别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举办,我校是该系列活动的第三站。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国内重点高校,以立体化、全媒体传播的形式传播党的历史,鼓励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荔枝新闻、江苏广电融媒中心公众号、《江海晚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江苏电视台:http://v.jstv.com/wap/a/20210528/1622171148908.shtml?jsbcApp=1荔枝新闻:http://news.jstv.com/a/20210526/1622032181770.shtml江苏广电融媒中心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
    2021-06-02
  • 28
    2021-05
    5月23日,江苏电视台报道在我校召开的江苏智能制造技术与教学现场研讨会。江苏省内多所高校专家学者来到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聚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教学生产型柔性制造生产线。据报道,位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柔性制造生产线是我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成果,它集成了当前工业设计、生产和控制的前沿技术,采用工业标准的主流设备和器件,以真实工程零件为加工对象而进行教学与生产。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柔性制造线的教学应用进行现场研讨,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深化产教融合,携手共同促进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荔枝新闻、我苏网、掌上南通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江苏卫视:http://v.jstv.com/wap/a/20210523/1621740074125.shtml?jsbcApp=1荔枝新闻:http://news.jstv.com/a/20210523/ecce7aa073f74322929a0ac449f2072e.shtml我苏网:http://www.ourjiangsu.com/a/20210523/1621748471213.shtml南通电视台htt
    2021-05-28
  • 26
    2021-05
    5月17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以《南通大学:张謇精神薪火相传》为题,报道我校服务地方成效。文章从“在最需要的地方开展科研”“打造出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的好路子”“科技助力服务社会”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的故事。我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表示,百余年来,张謇精神在我校薪火相传,并融入到当代大学教育实践之中。(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1-05/17/content_RbjBxIG0L.html
    2021-05-26
  • 07
    2021-05
    5月6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刊发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校长施卫东题为《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不断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治理结构拓展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还需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多方融合、贯通机制;以“互联网+数字”推动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加强政府对基层社区法治建设的管理力度。(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layout/202105/06/node_03.html
    2021-05-07
  • 29
    2021-04
    4月29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以《爱心照亮乡村孩子人生路》为题,关注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纳雍支教团的支教故事。文章从“激发兴趣 带来多彩生活”“播种理念 传递温暖爱心”两方面介绍了我校“扶苗计划”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支教的志愿者们的故事。从2013年开始,我校针对南通市农民工子女,启动了“扶苗计划”。此次“扶苗计划”走进纳雍县,给地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今后,“扶苗计划”将继续扎根西部,我校更多志愿者将奔赴支教路,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给予乡村孩子们温暖关爱。(校报学生记者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685444/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1-04-29
  • 27
    2021-04
    4月2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节目报道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徐海黎团队研发的发光斑马线。据报道,针对夜间斑马线上事故多发的问题,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徐海黎团队研发了发光地砖,用于添加在斑马线周边。该地砖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和LED光板组成,具有高强度和高透光性。球墨铸铁的底座提供了承重和韧性保障。发光板上铺设的石英卵石解决了眩光问题。同时,该地砖还有人脸识别和抓拍功能,可以对闯红灯者精准抓拍,并有文字、语音提示进行警告。目前该发光地砖已在南通、无锡等20余个城市安装应用,对机动车驾驶员起到强烈的视觉提醒作用,同时有效提醒老人、小孩及“低头族”注意红绿灯信号,从而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tv.cctv.com/2021/04/24/VIDEBsr5uqr9V1CZbYmvUJZy210424.shtml
    2021-04-27
  • 15
    2021-04
    4月15日出版的《光明日报》以《南通大学:在艺术课堂里学史明志》为题,关注我校艺术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建设。文章从“红色文化浸润课程研究”“爱国情怀融入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三个方面讲述我校艺术学院党史学习的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我校艺术学院通过“全过程、沉浸式、体验式”课程教学,将红色文化等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学术育人、情怀育人、活动育人全过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对美育工作的全覆盖,加强了课程思政与美育育人的全融合。(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4/15/nw.D110000gmrb_20210415_4-09.htm
    2021-04-15
  • 14
    2021-04
    4月13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关注我校正式启动“张謇研究名家口述历史采集项目”。据报道,该项目从今年4月开始,计划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分批次邀请30余位张謇研究名家亲身讲述,通过影像对张謇研究名家进行实证性研究。我校校长施卫东表示,开展此次项目,一方面向为张謇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的学术前辈致敬,另一方面由年轻的张謇研究者在继承老一辈学术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探寻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多种传承之道,让项目成果成为张謇研究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交汇点、荔枝网、紫牛新闻、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4/13/node_3.html#content_910358“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285873249620698161item_id=1428587324962069816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
    2021-04-14
  • 08
    2021-04
    4月8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以《开辟“快车道”助教师发展》为题,关注我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据报道,2019年,我校推行的“低职高定”岗位绩效定档制度落地,首轮岗位绩效定档评审结果出炉,共有 73 位教师被跨层级“低职高定”,15 位讲师直接被定档为正高档,受教授档岗位奖励津贴,待遇实现了翻番。2016 年进入我校执教的教师陈勇就凭借优秀的业绩,以讲师身份享受到教授档岗位奖励津贴。(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648572/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1-04-08
  • 31
    2021-03
    3月30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关注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团队调研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据报道,该团队对在网络平台传播中国文化而走红海外的“李子柒们”进行群体研究,分析国外媒体受众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这样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探讨利用民间力量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和效果。(校报学生记者 王田宇)相关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3/361610.shtm
    2021-03-31
Baidu
map